webmaster
文:費若翰Johannes Baptist Freyer OFM (2008)   Prayer in the Franciscan tradition: Outlines of a life lived in prayer
2008研習會 下載中英文DOC 收聽MP3之、之、之、之
2. 救恩史的角度
考量到在歷史實例中實現了的救恩幅度;歷史的演譯和時代的徵兆。

3. 獻身與以基督為中心的神秘主義
馬槽、十字架、基督的貧窮、使徒身份-憐憫-愛慕-享受。
在默想中使基督的生活展示出來,以開始門徒身份。個人被單獨邀請,去默想彷彿身處基督某一生活事件之中。考量該事件的獨特性。

4.道路和行程的隱喻
淨化-啟發-圓滿/合一;淨化是通往和平的途徑,啟蒙是通往真理的途徑,圓滿是通往愛的途徑。
上升至天主處作為在十字架上的踰越通往;那踰越通往就如參與了出谷(出埃及)和基督的復活節。
在愛中上升:溫良(考驗、品嚐之愛),渴求(對愛的饑渴),飽足(滿足了的愛),奔放(沉醉的愛),安全(以愛作保護),平靜(達至詳和之愛)。

5. 在感覺到的創造中有全部的感受
以可見的、可觸摸的世界作為感受天主知識的途徑;通過自然感覺在受造物內發現聖愛;活出感情;從及與受造物一起讚美天主;聆聽在受造物中縈迴的天籟;發展及活出全部的感情。

6. 擁有上主之神
上主之神的更新;遵循天國的福音價值;末世視野。

7. 轉化和寓居在內的目的
轉化成基督(印五傷的方濟);寓居在內的聖三;神秘的合一;主內的平安。
按若14:12、格前3:16和格後6:16在人心內天主寓居。
這寓居並不是某些人藉特恩得到的優待,相反,這是延至所有信友的一個邀請。轉化成基督是遵照基督的貧窮和謙卑。

8.口禱和心禱
苦難日課及其他;我的天主,我的萬有。
祈禱:痛悔、懇求、讚美。

9.方濟會的默觀
方濟會的默觀傳統展示了極大的富饒。儘管有一定的變化,可以找到一套為很多方濟會作者都有效的大綱;這大綱在默觀旅程中提供了不同的步驟。

第一步:走出自我
在這第一步,一個人走出自我以用其所有感覺去默觀受造物,通過觸覺、聽覺、視覺等,人可以察覺受造物。受造物的形象通過這些感覺進入並在人上留下印記。由於所有受造物都引領我們回歸天主,天主在這默觀中通過受造物和與受造物一起被辨認出來。

第二步:進入己內
默觀藉進入己內,更好地為認識自己以及辨別自己的感覺和感覺的源頭服務。不同情緒的根本是什麼呢?這辨別能力不會太過地壓抑那些被視為壞的情緒,而是去加強和促進好的情緒。這辨別能力為一己情緒和感覺的淨化服務。
進入己內亦為去發掘外在默觀留在一己靈魂上的印記服務,以在這些尊敬天主的印記內集合。

第三步:為了超越自我而走出自我
在這步驟中,人已初步地進入神聖啟示的默觀裡,特別是在耶穌基督的生命中;現在,他的各種情緒,已在對耶穌生命的堅持中,獲得了協助。他不僅只是外在奉行耶穌的生活,而更是在他自己的生命中,開始參與並分享耶穌的生命。憐憫在此步驟中,開始變得重要;這種對耶穌生活的參與和憐憫,必然地會延伸到其它所有的人,特別是那些被邊緣化者,甚至是所有的受造。為方濟會士而言,這種生命的憐憫與分享,就是祕契生活的一種形式。

第四步:為了在心內默觀天主,再一次地進入自我
再一次進入自我,就好像是人在內心或靈魂內,默觀天主奧秘臨在的一個最後步驟。透過天主的臨在,它會在人的生命中,開始一段真實且適宜的轉化過程。這種默觀的目的,乃是在愛中與天主自己奧秘地結合;這種能昇華個人並其生活的天主之愛,是能被察覺的。忠信之人會讓自己被這種愛所牽引,而朝向一種深情的合一。
所有的作者,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,表達出這種默觀模型的不同樣貌。兩個例子:聖文德的《心靈邁向天主旅程》(歸主神途)以及Francis of Osuna的默觀的入門、默觀的ABC。

「聖愛」階梯
這是一本在普羅旺斯附近,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在1300左右時所寫的書。上升至聖愛之殿有五個台階,它們是:喜樂(gaug)、親密或熟稔(familiaritat)、創新(noeleza)、消散自我或使自我消失(descenamen)以及堅信(certanetat)。順著這五個台階,我們本性上的感官,就會變成一個靈性旅程的工具。

一、喜樂
品嚐:尋求天主的甘飴,並且在所有事物的甘甜中享受它。

二、親密或熟稔
觸碰:感受天主的手;感受天主在事物的柔軟中觸碰著我。

三、創新
嗅聞:在對事物的嗅聞中,去感受來自天主的新穎。

四、自我消散
聆聽:藉由聆聽萬物的聲音,去感受每一事物如何讚頌上主。欣賞音樂時,靈魂會忘了自身。在受造物中並藉由受造物,我們能聽見天主的音樂。音樂從天主流溢而出,並能在萬物中找到它的迴響。那位詠唱的天主,就是那位愛的天主;而我們能在萬物中,按我們對天主愛的程度,而感受到這詠唱的迴響。若我們毫無限制地愛慕著天主,我們就能夠完全聽到祂的詠唱,並且隨同萬物一起和諧地讚頌上主。

五、堅信
眼睛:觀看萬物的美麗與明晰,且在它們內發現耶穌的可愛面容;祂透過其所創造的萬物,向我們顯示笑容。在這種笑容中,人可找到他對生命的確信。當基督光亮與可愛的面容,以及在萬物中的微笑與閃耀被發現之時,第五層階梯就已經抵達了。
方濟.奧樞拿(1492-1540)

方濟.奧樞拿約在1492年生於塞維利亞的奧樞拿(Osuna)。約在1513年,他加入了在守規派在卡斯提爾(Castile)的會院。他在肯拿里亞加拉(Alcala de Henares)大學研讀經院哲學、唯名論和董思高學。約在1523年,他在沉思派在拉沙色大La Salceda(在馬德里北部的Pastrana)的會院中居住了一段長時間。他在1527至1590年間被公認為西班牙最偉大的靈修權威,並給聖女大德蘭帶來很大的影響。他曾去過法國、Aquisgrana及科隆。及後,他在佛蘭德居住了三年。我們不清楚他最後回到西班牙前在哪裡居住。他於1540至1542年間去世。

他的工作:他的第一冊靈修入門(靈修ABC)寫於1528年;第二冊寫於1527年;第三冊寫於1530年;第四、五、六冊寫於1530年。第三冊靈修入門被視為最重要的一冊,於1918年再版,1933年翻譯成義文。第四冊於1948年也出了新版。

方濟.奧樞拿被認為是最偉大的西班牙神秘文學的創始者。他的神秘學著作充滿了生氣和想像力,具有神學的深度和熱心的博學。他的神哲學概念跟隨了董思高的思想,並常特別引述董思高的話。

他的第一冊靈修入門(靈修ABC),充滿了方濟會的虔敬、敬禮,論及基督的痛苦和受難。第二冊是有關苦修的論述。第三冊在其他幾冊出版之先已經問世,是一部有關神秘學的典籍。聖女大德蘭在不知該用哪種方式祈禱時獲得了這部書。她寫道:「我的一位叔叔給了我一本靈修入門第三冊的書,是教導默觀祈禱的…當時我不知如何進行祈禱,或怎樣進行默觀,而這本書使我很滿意,我決定以我所有的能力跟隨它所指引的道路…這本書有如我的老師,因為我找不到一位老師,更好說是明白我的神師…」(傳記第四章)

這條被這位改革聖人所認為天主眷顧的道路,究竟包含了甚麼內容呢?
這部書提供了一個實用方濟會神修學的完整概論,幾乎像一個給靈魂順服的神修療程般,以達致默觀的祈禱。
這書的首五篇論及從罪惡及受造物中超脫而獲得自由,並為激發祈禱作準備。

奧樞拿在淨化靈魂的方式中採用了中世紀的神秘心理學:想像力、感官、情感、記憶、靈修觸覺、意志、身體、智力,這些元素相繼經過神秘經驗的處理而被淨化, 導致所渴求的默觀,以致到那些可以被放於天主與人的靈魂之間的所有的印象、形象或吸引人事物等的想像、感官、感受都得以淨化;之後這一切都使人的記憶充滿天主的真實以及祂的好處。 這樣便使人開展品味天主的神聖性。

這為靈性的觸覺或為獲得神慰的吸收能力有很大的重要性。這樣的結果多是意志的知識,而非靠研讀或主動默想而獲致。

作為聖方濟的好弟子,他常持有玄妙的喜樂,這正是內觀的必要條件:「在默觀中,誰在心中存有喜樂,誰便會獲得最大進展,若要把這份喜樂奉獻給天主,必須以喜樂之情來奉獻。」沒有比悲哀憂愁更能破壞對天主的虔敬。

我們該常「透過愛及為了愛」熱誠地行事為人。

最重要的作品:第三冊靈修入門(靈修ABC)
依照奧樞拿方濟的經驗而成的靈修生活

1) (為每個人都是可能的)祈禱的三條路
a)口禱[為初學者]
b)默想性的祈禱(默想耶穌生平,特別是他的苦難)[為進階者]
c)靜觀祈禱[為成全者]

2) 條件(苦修)
a) 提升靈魂的內在感覺
b) 使理智寧靜平和
1) 不從事邪惡或不義之事
2) 尋求為善的喜樂及幸福
3) 遵循生命正確的法則
4) 遵守將來救恩之基本原則
5) 莫讓心中充滿焦慮
6) 不要賦予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以太多的價值,並且不要讓你自己受到任何事物的驚嚇
7) 活在此刻,並且不要將明天關注的事情提前帶到今天來做
8) 不要推測或懷疑太多事情,也不要製造幻象(引用塞內加的話:不要出去會見你那壞的僥倖,與其在它來到之前設想它會來,不如說它可能未曾來過)
9) 不要沈溺於非真正必要之事—試著讓耶穌基督,而不是由你來佔有你自己
10) 單純簡樸
11) 讓自己免受成功的錯誤渴望之害,並且保持謙遜的平靜,謙遜的平靜不怕被貶抑也不怕高升
12) 如果你想求得平靜,就不要憂慮世俗的事
13) 不要為你自己的利益而與人攀交往來
14) 人是否感謝你或拒絕你,都不要再多加求問
15) 將自己託付給主,他會促使你往前邁進的
16) 不要害怕損失,也不要愛好得益:你將領受生活必需的一切

3) 保持平靜之道
a)讓思想、想像及可見事物的尋求來到終點(停留在你內,不要來回徘徊於記憶及想像;忘卻外界;不要同時想著每件事;獨靜;不要在閱讀或對話中尋找避難所;走入你內,並造一座進入你存在深處的梯子;上達天主就如下降至你內)
b)聆聽:將你親密的內在轉向天主(以一種意志的集中及活潑的關係,將心轉向天主並擁抱天主,完全地注意傾聽天主)
c)靈魂將受到轉化並進入天主,品嚐祂的豐富及善。

4) 身體
肉體應當為靈性來服務;所有的受造物都是達至天主的梯子;肉體的愛不是邪惡。

5) 靈魂保衛自身免於危險的主要力度:
a) 理性—保護不受妄想之害
b) 勇氣—保護不受暴力及恐懼之害
c) 慾望—保護不受貪求之害

6) 謙卑及愛
7) 對受造物的責任
8) 天主要愛我們
9) 與一切事物編織天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