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福董思高的生態觀

文:夏志誠(2007)

webmaster

董思高生平: 1265 - 1308 ,出生於蘇格蘭,由巴黎大學畢業後,先後往任教於劍橋及科倫。有精微博士之稱。
思高的兩個基本見解

一、耶穌的人性在萬物中居首 ( 神學性 )

•在人犯罪之前,天主就預定基督 ( 聖言 ) 在萬有之中居首位。
•因此,耶穌的人性在創世之前亦已是首先在天主的計劃中存在,由此顯出天主與人圓滿的愛與還愛。
•耶穌的人性雖是被造,卻是在其他一切受造物之先。他亦成為一切受造物的典範。
二、存有的個別性(哲學性)

•每一個受造物均有其獨一無二的個別性,對這個別性,我們不能只著眼於他們偶有的特徵上 ( 例:形狀、大小、顏色 ) ,而應著眼於他們存有的個別性上 ( 做成這物件是「這」而非「那」的元素)。
•由於天主按耶穌的人性創造一切,因此萬物,即使最細小的一粒沙,都擁有神聖的意義,以其存有成為宇宙性的一部份,而不只是標記。
•恩寵與自然互相滲透,沒有一件受造物是多餘而無意義的。不管如何微小,它都有無限的價值,因為它在自己獨一無二的個別存有中肖似天主。
•萬物之愈繁多,愈能展現天主的光榮。人被召去體會及讚美以基督為首的宇宙萬物。經的接觸、默觀大自然,能使人接觸到基督。
建構思高的生態觀

•萬物的存在必然與耶穌的人性有關,其價值亦來自耶穌的人性而非來自其他偶然的存有,包括人類,因為人類自己的價值亦是來自耶穌的人性。
•聖言降生成人、死而復活,成就了一個宇宙歷史中的「耶穌時刻」,使萬物有了一個存在的典範︰愛完成一切。
•宇宙亦成了基督的神妙奧體,萬物均為他的肢體,無論他們有無意識去承認及表達。
•字宙完成的途徑乃在於基督捨身的愛。一切與此相反的自私行徑,例如:過份捕鯨、破壞雨林、開採礦物,都是在傷害基督的奧體。被犧牲的萬物有如殉道者。
結語: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宇宙

•德日進(神學進化論者)認同思高的看法,稱之為「神學的未來」,以基督作為宇宙的中心。
•基督徒愛的行動能促使宇宙的演化。
•「關係」是宇宙之美的所在,重要的是人與自己、他人、萬物及天主有和諧的關係。在此,人必須按對方的「個別存有性」,以極度的尊重與之相處。基督就是萬物和諧共融的應有關係,萬物演化的終向。